据央视新闻报道牛客栈策略,8月15日,俄罗斯总统普京将飞越北极,抵达美国阿拉斯加和特朗普会晤。
地址敲定,说明两个问题。第一,特朗普的访华行程几率微乎其微。第二,普京有妥协的成分,看来也想尽快结束战争,因为这是2018年以来,俄美元首首次在美国本土会谈。
另外值得推敲的是,特朗普为这件事前前后后忙活很久,8月8日前还给普京下过“最后通牒”,说俄罗斯再不停火就要受到美国制裁,如今突然会晤地址确定,戏剧性一幕让人震惊。
至于特朗普为什么急于调停这场战争,原因必然有很多,但其中也有一个原因,就是特朗普对他的“诺奖”梦,急不可待了。
今天笔者就来专门说说,特朗普的“诺贝尔和平奖梦”。
特朗普想要和平奖,已经是公开的秘密
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,其实什么都不缺了,要权力,巨大,要财富,人家本身就是商人出身。
所以特朗普这辈子还想要什么,那就是和平奖。早在第一任期,他就曾获得过几次提名。2018年5月,美国18名众议院共和党议员就向诺奖委员会致信,正式提名特朗普为2019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,以表彰他为朝鲜半岛带来和平。
当时,朝鲜半岛局势因核问题和军事对峙一度剑拔弩张。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策略,开启了与朝鲜的对话进程。
2018年6月,特朗普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会晤,这是朝美在任领导人史上首次面对面会谈。双方就朝鲜半岛无核化及建立和平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,会后还签署了联合声明。这一举措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关注,许多人认为这是缓解地区紧张局势的积极信号,也成为特朗普被提名诺奖的重要依据。
所以拿到提名奖后,特朗普算是拿到甜头,有一种“这辈子拿到一次和平奖,真是死而无憾”的感觉。
重返白宫后,特朗普想方设法冲击和平奖。这也是有目共睹的。在其第二任期内,全球多地冲突不断,特朗普似乎看到了更多获取和平奖的机会牛客栈策略,频繁在国际冲突中发声、介入,试图展现自己作为“和平缔造者”的形象。
但特朗普有点用力过猛
作为美国总统,如果可以制止多次战争,和平奖从提名到真正获奖,也是必然的。但问题是,特朗普所谓的制止战争,可谓想方设法,完全和和平奖的真正初衷背道而驰。
1.强力手段偏离和平本质
开启美国总统第二任期后,特朗普不断在全球乱局中试图扮演“和平缔造者”的角色,无论是俄乌冲突,还是中东战火或是非洲动荡,他都力求通过各种打压胁迫的手段平息事态。
以2025年伊以冲突期间为例,为了制止战争,特朗普下令,七架B-2隐形轰炸机从美国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,经过37小时不间断飞行,向伊朗的福尔多、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大核设施投下了14枚GBU-57巨型钻地弹。这种依靠强大军事力量进行威慑甚至直接发动攻击的方式,看似是在强行终止冲突,实则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。
伊朗方面遭受重大损失,国内民众对美国的仇恨情绪急剧上升,地区局势进一步紧张化。周边国家也因美国这一激进举动而陷入不安,纷纷加强自身军事防御准备,原本就复杂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变得更加混乱。
这种依靠自己的军事手段,用这种方法制止战争,与其他和平奖获奖者有着本质区别。对此有西方媒体评论说,特朗普试图以炸弹和威慑迫使各方坐上谈判桌,实则拉一方打一方,使美国成为战争参与方,其行为本质是强者欺凌弱者,认为强者施压即可实现和平。
然而,诺贝尔和平奖旨在表彰珍爱和平、为和平努力的人,其评判标准更倾向于通过外交对话、调解协商、推动国际合作等和平方式来促进和平与解决冲突。特朗普的做法显然与之相悖,是用战争手段强加自身理念,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,反而埋下了更多冲突的种子。
2.过度邀功,一点不谦虚
特朗普一点都不谦虚,这不是一个真正的和平奖者该有的姿态,比如2025年5月份发生的印巴冲突,双方空战后多日,最后停火。特朗普也是承认,是他参与斡旋,最后停火。
不久,巴基斯坦政府发文盛赞特朗普在印巴危机中展现出的“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杰出的政治家风范”,将他称为“真正的和平缔造者”,巴方还表示将提名特朗普为2026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。
这可把特朗普给高兴坏了牛客栈策略,但特朗普一点不谦虚,马上就在社交媒体上说,“我本该因卢旺达、刚果、塞尔维亚的调停拿4到5次诺奖!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和平更是我的功劳!”
从其言语中可以看出,他将这些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几乎完全归功于自己,这种过度邀功的行为显得极为自负。
事实上,印巴冲突的缓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包括地区国家自身维护和平的意愿、国际社会多方面的调解努力以及双方在权衡利弊后的战略选择等。
特朗普在其中或许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,但远非决定性因素,其如此高调地宣扬自己的“功绩”,不免让人质疑他对和平事业的真诚度以及对和平奖的纯粹追求。
3.言行尴尬,损害大国形象
特朗普是个极其不严肃的政客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相当活跃,依靠自己的权力,对其他国家的政务指指点点,这已经是家常便饭。
比如他在伊朗投下炸弹后,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恶搞视频,背景音就是“轰炸伊朗”。网友说,“这不是一个严肃的政府,从来都不是。”作为一个大国元首,特朗普的这种做法让人觉得不舒服。这种不恰当的言行不仅损害了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,也让人们对他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的专业性和责任感产生严重怀疑。
一个致力于追求诺贝尔和平奖的领导人,本应以身作则,展现出对和平的尊重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审慎态度,而特朗普的此类行为显然与这一形象背道而驰。
看看其他诺贝尔和平奖得主
以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为例,该奖项授予了菲律宾记者玛丽亚・雷萨和俄罗斯记者德米特里・穆拉托夫,以表彰他们为捍卫言论自由所做出的努力。
近年来的和平奖得主
在菲律宾,玛丽亚・雷萨面临着诸多压力和威胁,却始终坚持通过媒体报道揭露社会问题、维护民众知情权,为菲律宾的民主和自由环境贡献力量。
在俄罗斯,德米特里・穆拉托夫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下,坚守新闻职业道德,为俄罗斯民众提供多元信息,推动社会在信息公开透明中进步。他们的工作是通过和平、理性且建设性的方式,为社会的良性发展和人类的基本权利而奋斗。
再看2022年得主,是致力于推动全球粮食安全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粮食危机的某国际组织。该组织长期在贫困地区开展农业援助项目,培训农民科学种植技术,建设粮食仓储设施,帮助贫困国家提高粮食自给率,减少因粮食短缺引发的社会动荡和冲突。他们从根源上解决可能引发战争和冲突的因素,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促进和平。
而特朗普的手段往往是基于美国的霸权思维,用军事、经济等强硬手段迫使他国就范,其目的更多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全球的利益和霸权地位,而非真正为了世界和平。
他在处理国际冲突时,很少从冲突各方的根本利益和地区的长远稳定出发,更多的是将美国的利益诉求置于首位,这种方式不仅难以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,也与诺贝尔和平奖所倡导的和平理念相差甚远。
他在俄乌冲突中,对俄罗斯的制裁和威胁,并没有真正促进双方走向和平谈判,反而加剧了双方的对立,在中东地区,对伊朗的军事打击和极限施压,使得地区局势持续恶化。与那些通过人道主义援助、促进对话交流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等方式为和平努力的诺奖得主相比,特朗普的行为显得格格不入。
特朗普与普京会晤
笔者借用这次特朗普和普京即将会晤的事情说一说,如果打了3年的俄乌战争真的结束,特朗普确实是有望获得诺奖。
美国历史上,共有四名总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,分别是罗斯福、威尔逊、卡特、奥巴马,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民主党。如果特朗普获得诺奖,将是共和党首位获奖总统,如果真是这样,特朗普估计要高兴坏了。
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俄乌冲突已经持续多年,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。国际社会一直呼吁双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。特朗普若能在此次会晤中促使俄乌达成和平协议,这无疑将是一项重大的外交成果。
然而,这其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。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有着自己的核心利益诉求,包括对乌克兰部分地区的主权主张、自身安全保障等,乌克兰也希望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基础上实现和平。而美国在俄乌冲突中一直扮演着复杂的角色。
若特朗普真的促成俄乌和平,他是否是通过公平公正的调解,促使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协议,还是通过牺牲某一方的利益来实现表面上的和平,这将是决定他是否真正配得上诺贝尔和平奖的关键。
退一步说,如果这次特朗普真的摆了个鸿门宴,或者用威胁手段,即使最终实现了停火,也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牛客栈策略,那他这诺贝尔和平奖也将是个笑话。
实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